发布日期:2025-06-23 22:22 点击次数:141
父爱如山,母爱如水。
在儿女眼里,父亲是高大伟岸的。
也有很多儿女,想要拼爹,提升人生的起点。
但事与愿违,大部分的父亲,都是平凡的,沦为了社会底层人。
事实上,父亲在底层不可怕,可怕的是父亲出息不大,脾气很大,导致家庭鸡犬不宁。
从家庭整体来看,真正的好父亲,沦为了“底层人”,却很有松弛感。
图片
01
父亲在社会底层,赚几两碎银。
说起父亲,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:一家之主,顶梁柱。
父亲的高度,就是家庭的高度。父亲越高越好。
愿望是美好的,现实是残酷的。多数的父亲,会让大家失望。他们只是农民工,打工者,瓦匠木匠,甚至一辈子都在街头摆着地摊,帮人修鞋等。
社会有一个“二八定律”:也就是说,20%的人是精英,80%的人都是普通人。
我们的父亲大概率是80%之中的一个人。
但是父亲并没有因为自己普通,就不养家糊口了。
当我们有一天也做了父亲,发现赚钱好难的时候,就明白,底层的父亲,不求上进,但是也给了家庭无限的阳光。
作家郝培强写了他的父亲。
父亲没有固定工作,在家养猪,种菜多年。有一家养猪公司,请他去养猪,也是给了一点工钱。
父亲为了改善生活,还搞过大棚,种了蘑菇等。
父亲最辉煌的时候,也就是到一家国企打工。后来还是靠国企的养老保险,退休了。
父亲谈起自己的婚姻,憨憨一笑:“那时候办结婚,还欠债了。隔了多年才还清。”
不过,父亲总是让家里的餐桌上,总是有肉。这一点,就比周围的家庭好多了。
著名作家王尔德有句名言:“我们都在在阴沟里,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。”
确实,如果父亲就是那个在底层,又能够仰望星空的人,命运的松弛感就有了。
一个摆地摊的父亲,可以在休闲时,读几本书,写一首诗;一个种地的父亲,也能够开朗地笑;一个打工的父亲,也会在过节的时候,请大家吃大餐......不管命运多苦,父亲都能找几两碎银,这就足够好了。
父亲的一辈子,都没有发大财,却让家里的日子不愁,这就是伟大之处。
图片
02
父亲在家庭底层,对谁都示弱。
作为顶梁柱,我们都认为,是在家庭的最高处,是那个登高望远的人。
但是聪明的父亲,习惯了“低人一等”。
具体来说,就是父亲没有什么脾气,言语很温和,或者常常沉默。
作为70后,我的父亲一辈子在农村种地。为了谋生路宽一点,三十多岁学了木工。
家庭穷困的时候,母亲常常生气,责怪父亲赚钱太少。
一开始,父亲会反驳。父母因此就吵起来。
在我上初中之后,就极少看到父亲反驳了。他只是喝一口酒,抽一支烟,然后任由母亲责备。
再后来,父亲不仅怕母亲,也怕儿女。家里有大事安排,父亲都听儿女的,几乎没有什么主见。
从父亲的做法,我提炼出以下几种观点。
怕妻子,这是“一山不容二虎”的道理。夫妻都厉害,就谁都无法当家做主。
怕老人,这是孝顺。老人唠唠叨叨,糊涂都正常,你去计较,自然会讨厌老人,内心难受。
怕兄弟姐妹,这是“各自安好”,大不了就保持距离,懒得理会。反正不是真正的一家人。
还怕儿女,这是父亲早点把家业的大权,给了儿女。同时给了儿女挑重担子的机会,使家庭顺利传承。
《增广贤文》中说:“家有千口,主事一人。”
既然家里人都在主张,都希望自己能够说了算。那么父亲默默无闻,说了不算,那就是“礼让”了。
扪心自问,什么是强者?
答案应该是这样的:弱者利己,强者利他。
只要是对家庭有利,那么父亲在底层,也是可以的。一个人示弱,带来了家庭的和睦,何乐而不为?
图片
03
父亲接纳儿女平凡,只要健康平安。
这些年,拼命鸡娃的家长,不在少数。
可是娃们,不一定听父母的,初中毕业,连高中都考不上。
多数的父亲,为娃花了很多钱,却看不到效果,于是长吁短叹。
一些通透的父亲,看到娃不争气,不会责怪,而是退而求其次。
相对于坏小子,自家的娃没有变坏,安分守己,就已经很有出息了;至于花钱学了什么特长,用不上,也没有关系,能够增加成长体验;娃没有去大公司做白领,能够去工厂打工,那也能混一碗饭吃。
父亲也会感受到娃的不容易,对没有出息的娃,也是倍加关心的。
或许父亲还这样想:没有出席的孩子,后来在身边,成为了依靠,给了天伦之乐。
有了父亲的默许,平凡的儿女,少了愧疚父母的感觉,多了感恩,多了自由的心情。
图片
04
社会上,父亲就像蝼蚁一样活着,但是从未抱怨,不把工作情绪传到家里。笑着回家的父亲,带着几两碎银,真的很温暖。
家里的父亲,就像一把泥土,给每一个家人扎根。母亲的泥土上的花朵,儿女是泥土上的大树。唯有父亲,慢慢矮下去。
我们之所以茁壮成长,不就是占有了父亲的那几捧泥土吗?
一个生活在底层,又带来轻松氛围的父亲,真的很了不起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